ENGLISH
  • 官方微博

  • 微信公众号

  • 微资讯

医院动态

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医院动态 > betway88官网手机版

追梦人

发布时间:2014-01-17 10:00:00作者:浏览次数:

  ——呼吸科主任卢立国的人生片段
  
  人生犹如一部书,里面有许多丰富的内涵。呼吸科主任卢立国也不例外,况且他又是一个喜欢追梦的人,要想读完他这部书需要很多的时间,我们不妨从他这部厚厚的书页里抽取几个片段,从中去领略他人生的轨迹。
  
  学位:从大专到硕士
  
  卢立国的第一学历是大专——1994年他毕业于淮阴临床医学专科学校。在全国医学院校林立的招牌面前,他的这个学历并不硬,但是他不气馁,他认为通过自身的努力,完全可以改变并得到提升。于是,他在塘沟中心卫生院一边刻苦工作,积累临床检验,一边勤奋地钻研理论知识,功夫不负有心人,2000年,他考取了南京医科大学的专升本脱产班。
  
  在南医大学习的两年,由于是脱产,没有了工资,还要支付学费、生活费,仅靠妻子微薄的收入是不够的,父母就给予补贴,再加上他的省吃俭用,这个困难克服了;他外出学习时,儿子刚刚两岁,做教师的妻子也是繁忙,父母、岳父母又伸出了援助之手,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,使他能够安心学习,顺利完成学业,2002年7月,他拿到了南京医科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,获得了医学学士学位。2003年9月,他被招聘到县人民医院工作,为他的学术进取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发展平台。
  
  学习无止境,卢立国对学习的追求一直没有停顿。2006年,他参加了徐州医学院沭阳县人民医院研究生班的学习,2009年通过了全国的统一考试和答辩,获得了医学硕士的学位,实现了他的学位梦想。
  
  汶川:心灵的洗礼
  
  2008年的汶川“5.12”特大地震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,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。卢立国同样关注着灾区的情况,他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灾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、实实在在的事。听说江苏省将组织医疗队去帮助灾区,他就义无反顾地报了名。他被安排在了江苏省卫生厅对口支援四川灾区医疗队的第三批,国庆节假期没有过完,他就随医疗队奔赴到了四川灾区的绵竹市。
  
  绵竹是大地震受灾较为严重的灾区之一,是我省对口支援的单位。第三批医疗队共107人,分成队部、医疗大队、疾病控制大队、监督大队和5个分队,卢立国被分在第五分队。第五分队由9个人组成,有内、外、妇产科的医生,疾控人员,护士和司机,驻扎在富新镇卫生院,每天在附近的5个乡镇进行巡回医疗,担负门诊、查房、手术、疾病防疫等工作,经常早出晚归。大地震虽然过去了4个多月,紧急抢救的场景已经过去,但重建刚刚开始,条件依然艰苦,他们住在临时板房里,有“风餐露宿”的感觉。马上将要进入冬季,一些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成为了当务之急。他记得在一所小学校,有几个孩子不明原因地发热,经验告诉他,这些孩子可能是患了水痘,在他的建议下,马上进行了隔离治疗,几天后孩子出现了典型的表现,证实是水痘,阻止了这一传染病的流行。
  
  卢立国在绵竹呆了3个月,直到12月底撤回。期间,对于他震撼最大的是这场毁灭性的灾难对生命的威胁,使他的心灵受到了一场洗礼,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。巡回医疗时,在重灾区汉旺镇,他知道有一位年轻的医生同行就被地震砸在了废墟里,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。汉旺镇上那只定格在14点28分04秒的时钟永远铭刻在了他的脑海里,时时提醒他,在以后的行医生涯中,如何践行医生的诺言,如何提高技能,如何尊重病人,如何善待生命。
  
  学术:越是艰险越向前
  
  《智取威虎山》中杨子荣有这样一句唱词:“明知征途有艰险,越是艰险越向前”,形容革命者敢于直面困难的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。我想拿来比喻卢立国在学术上的追求并无不妥。
  
  对于我们沭阳这个拥有180多万人口的大县来说,虽然基层医院遍布城乡,但遇到了疑难杂症,限于条件和技术,就无能为力了。又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,到大城市治疗又负担不起,何况大医院的病人多,他们有“挑选”的余地,对一些医疗风险大的病人也不想接收,于是,县人民医院就成了老百姓的“4S店”。呼吸科也不例外,就拿气管内肿瘤来说,外科手术难度大,病人基本上也失去了手术的时机,大医院不愿冒这个风险,病人就只好到呼吸科求助。如果不去除肿瘤,任其发展下去,就会堵塞气管,最终导致窒息。没有躲避的余地,卢立国带领他的团队,迎难而上,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。2012年10月,扎下镇70岁的徐老先生被家人送到了卢立国的面前,检查发现患者气管内长有一个直径5mm的肿瘤,几乎堵塞了半个气管管腔,呼吸困难,生命垂危。对于这种基层医院治不了,大医院不愿治的病人,卢立国没有回旋的余地,就冒着有可能出现气管水肿、严重出血,甚至切通气管导致手术失败的风险,给患者实施了气管镜下肿瘤切除术,术后病人缓解了症状,减轻了痛苦,延长了生命。近年来,这种手术呼吸科进行了数例,日臻成熟,在宿迁市也处于领先地位。
  
  2009年甲流H1N1流行,卢立国作为专家组成员,全程参与了防治工作,他陪第一例疑似病人在病房隔离治疗了10多天。甲流重症患者张女士出现呼吸衰竭,昏迷,住进了ICU病房,他参与抢救,组织会诊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忙绿了近两个月,使患者起死回生,创造了生命的奇迹。
  
  学科:从幼稚走向成熟
  
  与其他兄弟科室相比,呼吸科存在着起步晚,基础差,人员少,设备陈旧,技术落后的弊端,2010年卢立国担任科主任的时候,科里仅有3位医生,连个像样的设备也没有,就是有 ,也没有人会用。在他的带领下,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,科室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,有了合理的人才梯队,现在有1名主任医师,2名副主任医师,3名主治医师和3名住院医师,其中有5人获得了硕士学位;拥有奥林巴斯电子支气管镜、西门子移动床边X光机、德国耶格肺功能测定仪、德国万曼多导睡眠睡眠呼吸监测仪、瑞思迈无创呼吸机、VIASYS bird3呼吸机等多种先进医疗设备,真可谓是“鸟枪换炮”了。相继开展了支气管镜肺活检、经支气管镜支气管-肺泡灌洗、经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取样、经胸壁肺穿刺活检及纵隔穿刺等先进的技术。科室建设从幼稚走上了成熟。
  
  学科的发展给病人带来了福祉,过去许多不能诊治的疾病都能够得到解决,比如手术后并发肺动脉血栓的病人,发病凶险,来势迅猛,过去设备简陋,确诊困难,死亡率非常高,现在医院有了宝石能谱CT,经肺动脉造影能够清晰地了解肺动脉的情况,给治疗提供了依据,使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抗凝等治疗,挽救了众多生命。科室开展的B超实时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技术,为更多的患者确定或更正了诊断。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众多的患者,46张床位几乎天天处于“客满”状态,最多时加床到80多个病人。
  
  作为学科带头人,副主任医师,宿迁市医学会呼吸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和沭阳县卫生工作先进个人,刚过不惑之年的卢立国不会懈怠,更不会自满,他会为绚丽的梦想书写更精彩的人生片段。 

Baidu
map